当前位置:未解之谜 > 科技前沿 > 手机访问:m.weijiezhim.cn

泻黄散简介

来源:未解之谜网时间:2023-04-11 22:13:54编辑:最记录: 手机版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人类未解之谜官网www.weijiezhimi.cn)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 1拼音
  • 2概述
  • 3《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黄散
    • 3.1泻黄散的别名
    • 3.2处方
    • 3.3制法
    • 3.4功能主治
    • 3.5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 3.6使用注意
    • 3.7备注
    • 3.8泻黄散的临床应用
    • 3.9歌诀
    • 3.10摘录
  • 4《金鉴》卷六十五方之泻黄散
    • 4.1方名
    • 4.2组成
    • 4.3主治
    • 4.4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 4.5制备 ...
    • 4.6摘录
  • 5《医统》卷八十八方之泻黄散
    • 5.1方名
    • 5.2泻黄散的别名
    • 5.3组成
    • 5.4主治
    • 5.5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 5.6附注
    • 5.7摘录
  • 6《济生》卷五方之泻黄散
    • 6.1方名
    • 6.2组成
    • 6.3主治
    • 6.4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 6.5制备 ...
    • 6.6摘录
  • 7《医方集解》引钱乙方之泻黄散
    • 7.1方名
    • 7.2泻黄散的别名
    • 7.3组成
    • 7.4主治
    • 7.5附注
    • 7.6摘录
  • 8参考资料
  • 附:
    • 1古籍中的泻黄散

1拼音

xiè huáng sǎn

2概述

泻黄散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藿香6g栀子仁6g石膏9g甘草9g防风12g,具有泻脾胃伏火之功效,主治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弄舌等。本方是治疗脾火口疮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小儿鹅口疮等属脾胃伏火者。

3《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黄散

3.1泻黄散的别名

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3.2处方

藿香叶21克 山栀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藿香6g 栀子仁6g 石膏9g 甘草9g 防风12g[1] 

3.3制法

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3.4功能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黄散具有泻脾胃伏火之功效。主治因脾经郁热而导致的脾胃伏火病证。症见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弄舌等[1] 。

3.5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3.6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之口疮以及脾虚大便溏泄者不可用。[1] 

3.7备注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热生津;栀子仁苦寒泻火,导热下行,共为君药。防风辛微温而润,用以升散脾经伏火;藿香芳香醒脾,振复脾胃气机,并助防风升散脾中伏火,为臣药。甘草调中泻火,并调和诸药,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脾胃伏火之功。[1] 

3.8泻黄散的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脾火口疮的常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口疮(口腔溃疡)口臭、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1] 

2.加减法:若小便短黄,淋涩不通畅者,加白茅根、车前子、赤茯苓以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泻热通腑;口渴甚者,加知母清热生津。[1]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小儿鹅口疮等属脾胃伏火者。[1] 

3.9歌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1]

3.10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4《金鉴》卷六十五方之泻黄散

4.1方名

泻黄散

4.2组成

石膏(煅)5钱,栀子仁(生)1两,甘草(生)3两,防风(酒拌,微炒香)2两,豨签草(酒蒸,晒干)4两。

4.3主治

《金鉴》卷六十五方之泻黄散主治皮翻证。眼皮外翻,状如舌舐唇,因胃经血壅气滞,胞肿睫紧所致者。

4.4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壮人2钱,弱人1钱,小儿67分,白滚水送下。

4.5制备 ...

上为细末。

4.6摘录

《金鉴》卷六十五

5《医统》卷八十八方之泻黄散

5.1方名

泻黄散

5.2泻黄散的别名

泻黄汤

5.3组成

黄连5钱,黄芩5钱,栀子5钱,黄柏5钱,茵陈5钱,茯苓3钱,泽泻3钱。

5.4主治

《医统》卷八十八方之泻黄散主治脾热口苦,身体蒸热,皮肤如橘之黄,困倦喜睡。小儿心脾有热,舌不转运,不能吮乳。

5.5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6附注

泻黄汤(《保赤存真》卷十)。《幼幼集成》有灯心十茎。

5.7摘录

《医统》卷八十八

6《济生》卷五方之泻黄散

6.1方名

泻黄散

6.2组成

藿香叶7钱,石膏(煅)半两,缩砂仁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半两,防风(去芦)4两。

6.3主治

《济生》卷五方之泻黄散主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烦闷多渴,颊痛心烦,唇口干燥,壅滞不食。

6.4泻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5制备 ...

上锉,用蜜、酒炒香,焙为末。

6.6摘录

《济生》卷五

7《医方集解》引钱乙方之泻黄散

7.1方名

泻黄散

7.2泻黄散的别名

泻黄饮子、泻黄饮

7.3组成

白芷钱半,防风钱半,升麻钱半,枳壳钱半,黄芩钱半,石斛1钱2分,半夏1钱,甘草7分。

7.4主治

《医方集解》引钱乙方之泻黄散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或唇口皴瞤燥裂。

7.5附注

泻黄饮子(《济生》卷五)、泻黄饮(《嵩崖尊生》卷六)。

7.6摘录

《医方集解》引钱乙方

8参考资料

  1. ^ [1]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古籍中的泻黄散

  • 《保婴撮要》:[卷六]黄疸

    服。消食丸治胸膈气痞,乳食不消,身后黄者。(方见呕吐乳)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陈。每服一钱,温水调下...

  • 《保婴撮要》:[卷七]热吐

    ,余谓胃气热,廉泉开而涎出也,用泻黄散而愈。后复呕吐,另用克滞之剂,口渴饮汤,流涎不已,余谓胃气虚寒...

  •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

    命饮治一切疮毒肿痛,或作痒寒热,或红丝走彻,恶心呕吐等症。(方见热毒疮疡)治疔疮等症,用金银花杵烂绞...

  • 《保婴撮要》:[卷四]目症

    疾痊。一小儿因乳母恚怒患发热等症,儿患目痛,兼作呕吐,先用小柴胡汤,子母俱服顿安,但儿晡热仍呕。以异...

  • 《儿科醒》:热论第六

    热。则鼻赤身热。饮水。乳食如常。属脾胃实热。宜泻黄散热理脾。若色微赤。身凉饮汤。乳食少思。则属脾经...

  • 更多古籍中的泻黄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本文标题:泻黄散简介 - 科技前沿
本文地址:www.weijiezhimi.cn/a/202304/143982.html
  • 本月排行